以书为媒,共话田园教育未来——我校开展《学校的转向》管理人员读书分享会

水之弱,其力也强,所谓滴水穿石,润物无声,潜移默化。教育之道,亦复如是。

四月芳菲,书香满园。为迎接第30个"世界读书日",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,4月21日下午,盐城市田家炳中学敬业楼二楼会议室内书香洋溢,一年一度的管理人员读书分享会如约而至。学校全体管理人员共同研读分享汪正贵校长的《学校的转向》一书,探讨新时代田园教育变革的方向与路径,在书香氤氲中共赴一场思想盛宴。

 

 

阅读与分享:让学校转向水到渠成

 

校长办公室:朱琳

朱主任认为《学校的转向》是可感可触的学校顶层设计的案例集,娓娓道来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操手册。她以《以故事为舟 载教育远航》为题,对学校宣介工作提出5个方面的问题:一是成人视角还是学生视角?二是介绍成绩还是推介产品?三是展示空间还是展示场景?四是推销还是传播?五是讲理念还是讲故事?正如汪校长书中所说:理念中无故事,故事中有理念。朱主任结合实际分享了学校宣介工作的体会和思考:

一、从“俯视”到“平视”:让宣传远离行政色彩;

二、从“自夸”到“共情”:用故事承载育人价值;

三、从“泛在”到“特调”:使课程成为主推产品。

 

学生工作处:郝青瑞

郝主任分享的主题是《“转”是个动词——把学生放在心中》。他阐述了转向、转型、转变三者间存在的联动逻辑:外部政策倒逼转向→内部结构推动转型→长期实践沉淀转变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,从“知识本位”走向“素养本位”;要转变教材观,从“教学意识”走向“课程意识”;要转变学生观,从“学生中心”走向“学习中心”。郝主任分享了四个方面的阅读收获:

一、认清趋势,不能坐井观天;

二、适当尝试,不能静观其变;

三、多元评价,实现五育并举;四、文化熏陶,推动人的成全。“做难而正确的事,最后的结果一定最好,如果不是最好,说明还没到最后。”

 

课程教学处:陈进

陈主任以《从管理到共生:构建生命成长共同体》为题,从“核心理念解构”“管理实践路径”“未来行动蓝图”三个维度对部门管理工作进行分享。他说:"生命成长共同体"的本质是回归教育的生物学属性——学校不应是修剪生命的苗圃,而应成为滋养个性的雨林。管理者需以生态思维替代工程思维,在制度设计中预留生命自由呼吸的缝隙,这或许正是教育转向中最具革命性的启示。

 

教师发展处:孙剑

汪校长在书中说:学校的核心任务是让每一位师生都能找到成长的可能性,这让我反思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。孙主任结合部门工作实践,从“以人为本”“素养导向”“变革方式”三个维度分享了教育的本质、目标和转变方式。“从教走向学,是课堂中心和学习主体的转变,学习成为课堂的中心,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,教室还原为学堂。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建构。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、组织者、促进者和引导者。”在实践路径上,孙主任提出要重置学习方法,开启全域教研,具体落实以下四个方面:

一、追求指向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;

二、探索基于专业发展的全域教研;

三、培养契合时代发展的数字素养;

四、构建贯穿教学全程的评价体系。

 

技术装备处:李大为

“教育需要长期主义,应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。”李主任说,阅读此书不仅引发我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思考,更激励我探索理论落地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路径。未来,我将以书中理念为指引,在物理课堂中践行“三多三少”——多问“为什么”,少问“怎么做”;多设计“探索之旅”,少布置“练习任务”;多关注“思维生长”,少计较“分数得失”,让物理教学真正成为点燃科学理想的火种。

 

后勤服务处:方建成

书中提到“空间即教育”,我们正在优化校园功能区的布局,让校园的每一处空间都能成为教育的载体。方主任以回归育人本质为目标,本着提升后勤服务工作内在要求,做如下分享:

一、空间转向:让建筑开口说话

二、角色转向:从修理工到教育设计师

三、方法转向:师生共筑校园

方主任阐述了学生参与共筑校园阶梯模型:学生作为观察者参与维修过程,通过安全巡检了解校园设施的运行状态,增强对校园环境的关注;学生作为建议者参与维修方案的制定,通过方案征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,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;学生作为共建者参与实践当中,通过实践认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,提升实践能力。

 

安全保卫处:乐刚

乐主任结合学校体育教学实践,以《从“无体育,不教育”看体育老师的使命与担当》为题分享感悟:一是对汪正贵“无体育,不教育”观点的深刻理解;二是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境与挑战;三是体育教师的应对策略与行动。

 

督导处:杨瑶

杨主任分享主题是《教育转向  学习突围——用终生学习为学校转型破局》。

学习此书的收获:一是教育理念升华,二是实践方法拓展。未来的教育转向需在“效率与公平”“技术与人文”“全球化与本土化”之间寻找动态平衡。作为学习者,我们既是转型的见证者,也应是积极的参与者;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同行者,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。

要加强自我修炼:一是强化课程领导力,以新课标为纲,创新设计、关注评价与反思;二是提升社会情感能力,优化人际交往与自我情绪管理,做好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有效融合;三是制定专业发展规划,通过“持续学习——躬身实践——专题研究——专业表达”闭环实现持续成长;四是做好精力管理,以目标导向和清单思维平衡工作与健康。

 

新疆班管理处:曹燕

“一切短期的功利性追求都行将不远,唯有文化生生不息。”曹主任从历史视角,探讨教育趋势。在历史长河中,变的是时代,不变的是文化。

曹主任结合新疆班工作特点,分享了通过精神洗礼、价值渗透等潜移默化地实现潜藏教育意义的现实案例,这是我校转向的生动实践。她说:我们深信教育需要仰望星空的情怀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。有了理想的指引,我们才不会失去方向,不会被功利所裹挟;我们只有贴着地面行走,才能行稳致远。非常理想,特别现实,我们致力于做贴着地面行走的理想主义者。

 

工会:徐岳俊

徐主席分享的是:《学校的转向》读后共鸣——给学生一个回忆和怀念学校的理由。

一、背景认知:教育的温度与学生的记忆。

二、学生回忆与怀念学校的理由:要实现教育的人文关怀并为未来赋能。

三、情感共鸣,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陪伴。

在学校教育中,我们除了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和高品质的教育教学外,还要为学生创设有意义、丰富多彩、从容自然的教育生活,创造有深刻体验的难忘瞬间,创设有温度的教育记忆,并在这个过程中,培育学生丰盈的精神世界,涵养学生的精神气质,培养学生的个性品格,这是校园生活的意义所在,也是学校教育的意义所在。

 

团委:李馨

李书记分享的是:《学校的转向》启示下团委工作创新路径探索。她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分享:

一、核心理念转化应用

二、主题团日效能升级  

三、志愿服务品牌塑造

四、长效机制保障体系李书记说,教育的转向不是推翻高墙,而是打开一扇窗,团委正是那扇窗边的脚手架。

 

高一年级部:陈成

陈主任结合年级工作实践,以《润教于分途化育于无声》为题分享阅读感悟。

一、使命:从分层目标到共性价值的平衡。一是共性使命,要锚定“成人”与“成才”的双重目标;二是差异表达,要匹配班级育人重心。

二、愿景:从“目标分化”到“行动共生”的转化。一是分阶共建,从班级痛点切入愿景设计;二是制度衔接,让愿景照进现实。

三、价值观:制定《成长公约》,在底线共识中培育成长自觉。

“几乎所有的道理,我们至少要理解两次才能懂,一次是在书上,一次是在生活中。”

 

高二年级部:韩正平

韩主任分享的是:

第一部分:我是汪正贵

第二部分:我是工程师

第三部分:我是黄景泽

“非常感谢我的学生黄景泽同学为本书创作插画,她是我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学校七年级的学生,她的插画为本书增添了很多意趣。”——汪正贵

黄景泽就是“每一个”。韩主任说:关心“每一个”,让“每一个”都找到存在感;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,让“每一个”都各有所长;结合我校校情,创办高品质特色高中,让“每一个”都熠熠发光。

“成功不能复制,但是可以嫁接。”

 

高三年级部:蔡磊

为突破高三阶段面临的教学瓶颈,提升管理效能,探寻更贴合学生需求与教育发展趋势的方法,蔡主任分享了关于年级教学管理的新思考。

一、教学理念转变

1.构建互动式课堂,引导学生主动探究。

2.实施分层教学,依据学生基础和能力分层,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专属学习目标与任务。

二、教学方法创新

1.借助在线学习平台,deepseek等AI工具,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,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进度。

2.利用智能教学工具,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,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策略。

三、管理思维革新

1.通过学生座谈会、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管理的意见与建议,据此适时调整教学工作安排,增加自主学习时间。

2.关注学生心理状态,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,如考前减压团体辅导,帮助学生缓解高考压力。

行动与展望:让读书成果落地生根

分管校长对部门管理人员的读书分享进行点评。

 

 

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刘晶总结发言。她说,我们每年共读一本书、分享一本书,这本身就是文化的传递。管理人员的分享中有关于教育变革的思考,有学校文化的重塑,有管理思维的转向,是大家深入阅读后思考的凝练。《学校的转向》是来自一线教育人的教育思辨,是一份行动指南,作为学校管理团队的一员,我们要常读常新。刘晶强调:"读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提升,更是团队智慧的凝聚。我们要把书中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,真正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。" 

本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,更是一次行动的动员。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,更是教育创新的源泉。在秉持"读书改变人生"理念的田园,四月芳菲与书香交织,正孕育着教育的无限可能,让我们以书为媒,共话教育未来,让每一本书都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力量!  

首页    田中资讯    以书为媒,共话田园教育未来——我校开展《学校的转向》管理人员读书分享会
创建时间:2025-04-23